全球可持續發展轉型的加速趨勢
在氣候變遷、地緣政治不穩定及監管壓力(如歐盟供應鏈盡職調查指令)的挑戰下,EcoVadis 第九版《全球供應鏈可持續性風險與績效指數》(2025 年發布)揭示了關鍵趨勢。報告基於 2024 年近 49,000 項評級,分析 89,000 家企業,涵蓋 250 個產業及 150 個國家,顯示亞太地區(APAC)在環境、社會及治理(ESG)領域的表現超越北美,特別在環境與可持續採購主題上進展顯著。本文深入剖析 EcoVadis 2025 可持續發展報告,探索亞太地區 ESG 進展、中國供應鏈可持續性及台灣 ESG 趨勢,助企業掌握全球供應鏈風險管理的機遇。
EcoVadis 報告背景與評級方法論
EcoVadis 是全球領先的 ESG 評級平台,其框架基於三個支柱:政策、行動及結果,涵蓋環境、勞工與人權、道德及可持續採購四大主題。評級分數從 0 至 100 分,45 分以下為中高風險,65 分以上為先進水平。2024 年全球平均分數達 53.4 分,較 2023 年提升 1.7 分,進入「良好」範圍。自 2020 年以來,評級數量增長 166%,反映企業對可持續發展報告的日益重視。86% 的重複評級企業分數高於 45 分,27% 達到先進水平,較 2020 年增長一倍。
亞太地區的領先表現:環境與可持續採購的突破
亞太地區在 2024 年平均分數提升 3 分至 47.3 分,超越北美在環境主題的表現。中國評級活動增長 37%,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二活躍國家,反映其應對碳邊境調整機制的努力。可持續採購主題改善 1.9 分,全球最高,但亞太在勞工與人權及道德主題上仍落後歐洲與北美。首次評級的中國企業中有 62% 分數低於 45 分,暴露新興市場的風險。台灣企業可借鏡亞太進展,強化供應鏈可持續性以提升國際競爭力。
北美與其他區域比較:挑戰與差距
北美平均分數為 50.2 分,在勞工與人權及道德主題上領先,但在環境主題落後亞太。可持續採購進步 1.6 分,但大型企業(員工 100 人以上)表現滯後,供應商參與度低。美國首次評級企業中有 45% 分數低於 45 分,遠高於英國的 12%。歐洲以 57.8 分領先全球,法國、芬蘭及瑞典表現最佳。非洲與中東評級增長 42%,平均分數 45.4 分,顯示潛力但成熟度低。拉丁美洲分數下降 0.8 分,凸顯區域差異。
數據分析與全球趨勢:量化洞見
以下表格彙總 EcoVadis 2025 報告的關鍵數據,揭示區域與主題的表現:
指標類別 | 全球平均分數(2024) | 亞太地區(APAC) | 北美地區 | 其他區域(歐洲) | 風險洞見 |
---|---|---|---|---|---|
整體平均分數 | 53.4(良好) | 47.3(提升 3 分) | 50.2 | 57.8 | 首次評級 33% 低於 45 分 |
環境主題 | 55.1(提升 6.9 分,自 2020) | 領先北美 | 落後亞太 | 最高 | 新興市場風險高 |
勞工與人權主題 | 56.3 | 進步顯著 | 領先亞太 | 領先 | 亞太需強化 |
道德主題 | 49.7(反彈) | 進步顯著 | 領先亞太 | 領先 | 亞太需提升透明度 |
可持續採購主題 | 43.1(提升 1.9 分) | 縮小差距 | 領先但滯後 | 較強 | 75% 首次評級高風險 |
全球頂級表現者(65 分以上)比例從 2020 年低點升至 2024 年的 6-28%,顯示重複評級的價值。可持續採購雖改善最大,但仍是弱項,75% 的首次評級企業處於高風險類別。
對企業的業務啟示:從合規到戰略優勢
EcoVadis 首席評級官 Sylvain Guyoton 強調:「企業透過加倍投資可持續計劃,獲得供應鏈風險透明度與長期韌性。」北美企業需強化可持續採購,亞太企業應聚焦勞工與道德標準。中國供應鏈可持續性的快速進展為台灣企業提供借鏡,建議採用重複評級以實現量化改善。隨著 2025 年監管變化(如美國 SEC 氣候披露規則),ESG 將從合規義務轉為戰略資產。
強化供應鏈管理:提升供應商參與度,降低高風險比例。
投資綠色轉型:特別在環境主題,追趕亞太進展。
持續評級:86% 的重複評級企業分數高於風險閾值,證明長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