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14001:2015 環境管理系統(EMS)

什麼ISO 14001:2015?

ISO 14001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制定的全球性環境管理系統標準(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EMS),目前的最新版本為 2015 版。該標準旨在幫助組織建立整合性的環境管理體系,透過資源節約、污染預防及持續改善環境品質,達成企業永續發展的目標。

組織可透過選擇低污染原料、採用環保生產技術、製造綠色產品等方式,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同時提升環境績效。其影響範圍不僅限於顧客,還包括政府環保機關、非政府組織(NGO)、一般消費者等多方利害關係人。

ISO 14001:2015 標準條文

主條文
細條文
1. 範圍
1. 範圍
2. 引用標準
2. 引用標準
3. 術語與定義
3. 術語與定義
4. 組織的環境
4.1 瞭解組織及其背景景
4.2 瞭解利害相關者的需求和期望
4.3 確定環境管理體系的範圍
4.4 環境管理系統
5. 領導作用
5.1 領導和承諾
5.2 環境政策
5.3 組織的角色、職責和權限
6. 策劃
6.1 因應威脅和機遇所帶來的風險措施
6.2 環境目標及實現其規劃
7. 支援
7.1 資源
7.2 能力
7.3 認知
7.4 溝通
7.5 文件資訊
8. 運行
8.1 運作的規劃和控制
8.2 緊急應變之準備和影響
9. 績效評估
9.1 監督、測量、分析與評估
9.2 內部稽核
9.3 管理階層審查
10. 改進
10.1 不符合和矯正措施
10.2 持續改進

ISO 14001:2015 條文增修重點

增修重點
說明
影響與優勢
採用高階架構(HLS)
使 ISO 14001:2015 與其他管理系統標準(如 ISO 9001:2015)保持一致,提高標準的整合性。
企業可更容易將環境管理系統(EMS)與品質管理(QMS)等其他系統結合,提升管理效率。
強調組織環境(4.1)
企業需考量內外部環境因素,確保 EMS 能適應變化。
促使企業更靈活應對市場變動、政策法規變革及環境風險。
納入利害關係人需求(4.2)
企業需識別並回應利害關係人的期望,如政府、供應商、消費者等。
增強企業的環境責任與品牌信譽,提升企業社會責任(CSR)表現。
確立風險與機遇管理 (6.1)
企業須識別、評估環境風險與機遇,並納入 EMS 策劃。
幫助企業主動預防環境風險,減少法律與財務損失,提升競爭力。
強化環境績效 (9.1)
企業需監測與評估環境績效,而非僅關注法規符合性。
促使企業持續改善環境影響,提升能源效率,減少污染排放。
導入生命週期思維 (6.1, 8.1)
企業需考量產品或服務從原料取得、生產、使用、處置的全生命週期環境影響。
促使企業減少供應鏈碳足跡,開發綠色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
提升溝通透明度 (7.4)
要求企業加強內外部環境溝通,確保資訊公開且透明。
增強企業信譽,提高投資者與社會大眾的信任度。
強化營運控制 (8.1)
除內部控制外,還要求對供應商、外包商等外部供應鏈施加環境管理要求。
提升供應鏈環境管理水準,降低供應鏈環境風險。
應變準備 (8.2)
企業需制定環境事故應變計畫,以降低環境災害風險。
減少環境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避免罰款和負面影響。
持續改進 (10.2)
強調系統性改進,以確保 EMS 的長期有效運作。
促使企業持續優化環境績效,提升企業永續發展能力。

ISO 14001:2015 輔導流程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