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W X Y Z
A
Absolute target
絕對目標
以降低長期的絕對排放量為定義的目標,例如在 2010 年達成較 1994 年排放量再減 25%的目標
Abundance
豐富度
指一個生態系統或區域內特定物種的個體數量,通常與物種多樣性一起用於評估生態健康。豐富度高可能表示資源充足或環境穩定,但若某物種過度豐富,可能導致生態失衡。
Adaptability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生態適應性
指物種或群落在面對環境變化時調整其行為、生理或結構以維持生存與繁殖的能力。適應性高的物種有助於生物多樣性的穩定。研究生態適應性有助於預測物種對氣候變遷或棲息地破壞的響應,應用於保育策略,如選擇適應性強的物種進行復育。
Adaptation
適應
適應是一種針對實際或預期氣候及其影響的調整過程。在人類系統中,適應旨在減輕或避免傷害,或者利用有益的機會。在某些自然系統中,人類干預可能促進對預期氣候及其影響的調整。
Adaptation
適應 (生物學)
指生物在進化過程中,通過自然選擇、基因突變或其他遺傳機制,發展出有利於在特定環境中生存與繁殖的生理、形態或行為特徵。適應是生物多樣性形成的關鍵,因為它使物種能應對環境變化,促進基因多樣性和物種分化。
Adaptive Radiation
適應輻射
指一個共同祖先的物種在短時間內快速分化,形成多個適應不同生態位的物種,通常發生在新的或多樣化的環境中。它是生物多樣性增加的重要機制,促進物種多樣性。
Additionality
額外性
用來評估有此計畫是否會比無此 計畫時有額外的減量或移除的一 個準則。當此計畫是要在其他地方 抵減排放時,這個準則是重要的。
Aerosol
氣溶膠
懸浮在大氣中至少數小時的固體或液體顆粒的懸浮物,其典型尺寸在幾納米到10微米之間。氣溶膠可以是自然生成的,也可以是人為產生的。氣溶膠通過多種途徑影響氣候,包括輻射的散射和/或吸收相互作用,與雲微物理和其他雲特性的相互作用,以及在積雪或冰覆蓋表面沉積,從而改變它們的反照率並對氣候回饋產生影響。
Afforestation
造林
是在過去未被森林覆蓋的區域種植樹木的過程。造林有助於恢復被遺棄和退化的農業土地,防止沙漠化,創造碳匯,並為當地社區提供新的經濟機會。
Aggregation Effect
群聚效應
指物種在空間上聚集分佈的現象,可能因資源集中或社會行為導致。群聚影響生物多樣性的空間分佈,進而影響群落結構與生態功能。
Algal Diversity
藻類多樣性
指藻類物種的多樣性及其在生態系統中的角色,包括浮游藻類、底棲藻類等。藻類作為自養生物,是水生生態系統的主要生產者,支持食物網並影響水質。藻類多樣性受污染和富營養化影響,常用作水體健康指標,應用於環境監測與生態修復。
Alien Species
外來物種
指由人類活動(如貿易、旅遊或農業引入)帶入非原生生態系統的生物物種,可能對當地生態、經濟或健康造成影響。若其擴散並造成顯著負面效應,則稱為入侵種。外來物種是生物多樣性下降的主要威脅,因其可能通過競爭資源、捕食原生物種或改變棲息地結構破壞生態平衡。
Allowance
配額
讓持有者有排放一定量溫室氣體 之權利的商品。
Amplitude (Ecological Amplitude)
生態幅
指物種對環境條件(如溫度、濕度或土壤類型)的耐受範圍,反映其適應能力。生態幅廣的物種能適應多樣環境,有助於維持生物多樣性;反之,生態幅窄的物種(如特有種)對環境變化敏感。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人為排放
人類活動引起的溫室氣體、溫室氣體前體和氣溶膠的排放。這些活動包括燃燒化石燃料、砍伐森林(deforestation)、土地利用(land use)和土地利用的變化(land-use changes (LUC))、畜牧業生產、施肥、廢物管理和工業過程。
Anthropogenic removals
人為去除
由人類有意開展的撤離大氣中溫室氣體(GHGs)的過程。這些活動包括增強CO₂的生物吸收和利用化學工程實現長期去除和儲存。從工業和能源相關源捕獲和儲存二氧化碳(CCS),單獨而言並未將CO₂從大氣中去除,但如果與生物能源生產(BECCS)結合使用,可以幫助減少大氣中的CO₂。
Assembly Dynamics
群落動態
指生態系統中生物群落的組成、結構及相互作用隨時間的變化過程,涉及物種的遷入、競爭、共生及滅絕等。群落動態是理解生物多樣性維持與變化的核心,因為它揭示物種如何在特定環境中形成穩定的群落結構
Associated/affiliated company
關係企業/聯營公司
母公司對關係企業/聯營公司的營 運與財務政策有重大影響力,但未 達享有財務控制的地步。
Atmosphere
大氣
指圍繞地球的氣體層,分為五層–對流層(占地球大氣的一半)、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外逸層(大氣的外緣)。由多種氣體組成,保護地球免受宇宙輻射影響,並維持適合生命的環境。大氣不僅調節地球的氣候,還影響天氣、溫室效應和全球生態系統。
At-Risk Extinction
滅絕風險
指物種因棲息地喪失、過度開發或氣候變遷等因素面臨滅絕的可能性,通常由IUCN紅色名錄評估。滅絕風險高低影響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優先次序。
Audit Trail
稽核線索
良好組織過且透明的歷史資料,紀錄著如何編輯盤查清冊
Autotroph
自養生物
指能通過光合作用或化學合成作用將無機物質(如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化合物的生物,如植物、藻類及某些細菌。它們是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者,為食物網提供能量基礎。自養生物對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因為它們支持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維持生態系統穩定性。
Autoregulation (Population Autoregulation)
種群調節
指物種內部或外部因素(如食物、掠食者或疾病)控制其數量以維持生態平衡的過程。種群調節影響生物多樣性,因其決定物種的豐富度與分佈。
Avoided emissions
規避排放
規避排放是指在比較解決方案的溫室氣體(GHG)影響與替代參考情景時,對社會產生的“積極”影響(詳見wbcsd:Guidance on Avoided Emissions第4節的詳細計算)。因此,規避排放是指考慮整個生命週期,解決方案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與在沒有解決方案的情況下可能發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即參考情景)之間的差異。解決方案和參考情景的溫室氣體排放應該在它們的整個生命週期內進行評估。與溫室氣體清單評估側重於公司清單排放在兩個時間點之間的變化的情況不同,規避排放關注的是兩種情景之間排放的差異,一種情景與解決方案相關(即將發生的情況),另一種情景與參考情景相關,計算適定時間間隔內的情況。
B
Baseline
基線
在沒有溫室氣體減量計畫或活動下,一個溫室氣體排放狀況的假想情境
Base period
基期
為了比較隨時間變化的溫室氣體(GHG)排放、GHG去除(GHG removals)或其他GHG相關資訊的特定時期。
Base year
基準年
作為公司長期追蹤排放而訂定的一個歷史資料(一個特定年份或橫 跨多年的平均)
Base year emissions
基準年排放量
在基準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Base year emissions recalculation
基準年排放重新計算
為了反映公司的結構性變化,或反映使用之計算方法的改變而重新計算基準年排放量。如此確保資料長期上的一致性,亦即,長期在相似狀況下比較
Biodiversity
生物多樣性
指地球上生物體在基因、物種及生態系統層面的變異與多樣性,包含基因多樣性(同一物種內的遺傳差異)、物種多樣性(不同物種的數量與分佈)及生態系統多樣性(不同生態系統的功能與結構)。它是生態系統穩定性和人類福祉的基礎,提供食物、藥物及生態服務(如淨化水質)。
Biome
生物群系
指具有相似氣候、植被和動物群的大型生態區域,如熱帶雨林、沙漠或溫帶草原。生物群系的多樣性反映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空間分佈,生物群系有助於理解氣候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並應用於全球保育策略並且生物群系的變化也可用於監測氣候變遷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Biomass
生物量
指一個生態系統中所有生物的總乾重,通常以每單位面積的質量表示(如kg/m²)。它是評估生態系統生產力與健康的重要指標,反映自養生物(如植物)的能量儲存與傳遞。生物量數據用於監測生態系統變化,並應用於可持續資源管理與碳中和計畫。
Biotic Community
生物群落
指一個區域內所有相互作用的生物物種集合,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群落的結構與動態影響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研究生物群落有助於了解物種間競爭、共生或掠食關係,應用於生態系統管理。
Black carbon
黑碳
黑碳是一種相對純淨的碳形式,也被稱為煤煙,產生於化石燃料、生物燃料和生物質的不完全燃燒過程。它在大氣中只停留數天或數周。黑碳是一種氣候強迫劑,具有強烈的增暖效應,無論是在大氣中還是在積雪或冰上沉積時。另請參閱大氣和氣溶膠。
Blue carbon
藍碳
所有在海洋系統中受管理的生物驅動的碳通量和儲存都可以被視為藍碳。沿海藍碳側重於沿海地區的有根植被,如潮汐沼澤、紅樹林和海草。這些生態系統在單位面積上具有較高的碳埋藏率,並在它們的土壤和沉積物中積累碳。它們提供許多非氣候利益,並可以促進基於生態系統的適應。如果受損或喪失,沿海藍碳生態系統可能會釋放大部分碳返回大氣中。目前關於將藍碳概念應用於其他沿海和非沿海過程和生態系統(包括公海)存在爭議。
Blue economy
藍色經濟
“藍色經濟”旨在推動經濟發展、社會包容,同時確保海洋和沿海地區的環境可持續性,以維護或改善生計。藍色經濟包括多元的組成部分,包括傳統的海洋產業,如漁業、旅遊和海運,同時也包括新興活動,如海上可再生能源、水產養殖、海底開採活動和海洋生物技術。
Biodiversity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體在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層面的變異與多樣性。它是生態系統穩定性與功能的基礎,對人類生存至關重要,例如提供食物、藥物及生態服務。生物多樣性分為三個層次:基因多樣性(同一物種內的遺傳差異)、物種多樣性(不同物種的數量與分佈)及生態系統多樣性(不同生態系統的類型與功能)。例如,熱帶雨林的高生物多樣性支持了全球氧氣循環與碳儲存。
Biodiversity Hotspot
生物多樣性熱點
生物多樣性熱點指物種多樣性極高但受威脅嚴重的地區,需具備至少1500種特有植物且原始棲息地喪失70%以上。例如,馬達加斯加是熱點,因其90%以上的物種為特有種,但森林砍伐嚴重。保護熱點是全球保育的優先任務。
Biofuels
生化燃料
由植物材料製成的燃料,如木材、 稻草、從植物物體來的乙醇。
Bioindicator
生物指標
生物指標是用於監測環境或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物種或群落。例如,河流中的大型無脊椎動物(如石蠅)對水質敏感,其存在與否可指示水體污染程度。生物指標在環境管理中廣泛應用,幫助制定保護措施。
Biome
生物群系
生物群系是具有相似氣候、植被和動物群的大型生態區域,如熱帶雨林、沙漠或苔原。生物群系的多樣性反映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分佈,例如熱帶雨林群系擁有全球最高的物種多樣性。研究生物群系有助於理解氣候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
Biotic Community
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指一個區域內所有相互作用的生物物種集合,例如湖泊中的魚類、藻類和無脊椎動物群落。群落的結構影響生態系統穩定性,研究群落動態有助於理解生物多樣性的維持機制。
Boundary/Boundaries
邊界
溫室氣體會計與報告邊界可有許多範圍,即組織的、營運的、地理的、事業單位的、及目標的邊界。 盤查邊界決定了公司要進行會計與報告的排放。
C
Cancún Agreements
坎昆協議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第16次締約方大會(COP)上通過的一系列決定,其中包括以下內容 新設立的綠色氣候基金(GCF)、新建立的技術機制、一個推動有關適應討論的進程、一個報告減緩承諾的正式程式、一項把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升幅限制在2°C以內的全球目標,以及一項針對那些在減緩努力方面接受國際支持國家的有關測量、報告和核查(MRV)的協議。
Cancún Pledges
坎昆承諾
許多國家在2010年期間向氣候變化秘書處提交了本國現有的溫室氣體排放控制計畫,這些建議現已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下予以了正式承認。工業化國家以整體經濟部門減排目標的形式提出了自身的計畫,時限大多到2020年,而發展中國家以行動計畫的形式提出了限制排放增長的方式。
Cap and trade system
總量管制與交易系統
一個先設定總排放限額,然後分配排放配額給參與者,並允許他們每年互相交易配額及信用額度的系統。
Carbon budget
碳預算
指全球為了限制氣候變遷,仍可排放的二氧化碳(CO₂)總量上限。該概念由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 提出,目標是確保全球升溫控制在 1.5°C 或 2°C 以內,以減少極端氣候變遷的風險。
Carbon capture
碳捕獲
碳捕獲與儲存是一種在化石燃料電廠或其他工業過程產生的碳排放進入大氣之前,通過將其儲存在地下深處來捕獲的過程。碳捕獲與儲存不應被視為綠色能源轉型的替代方案,但已被提議作為應對難以脫碳的部門(尤其是水泥、鋼鐵和化工等重工業)排放的一種方式。
Carbon credit
碳信用
碳信用,可交易的證書,代表來自溫室氣體排放減少(GHG emission reductions)或溫室氣體去除增強(GHG removal enhancements)的一噸二氧化碳當量(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 )。
Carbon crediting programme
碳信用計畫
發行碳信用的溫室氣體計畫(GHG programme)。
Carbon cycle
碳循環
描述碳(各種形式存在的,例如二氧化碳(CO₂)、生物質中的碳以及海洋中以碳酸鹽和碳酸氫根形式存在的碳)在大氣層、水圈、陸地和海洋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中的流動。
Carbon dioxide (CO₂)
二氧化碳
是地球碳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主要的溫室氣體(GHG)之一。它自然存在於大氣中,但人類活動(如燃燒化石燃料)導致 CO₂ 濃度急劇上升,加劇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影響地球的輻射平衡。它是其他溫室氣體測量的參考氣體。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utilisation (CCU)
碳捕獲與利用
碳捕獲與利用是一種過程,其中二氧化碳(CO₂)被捕獲然後用於生產新產品。如果CO₂在產品中儲存並具有與氣候相關的時間跨度,這被稱為二氧化碳捕獲、利用和儲存(CCUS)。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並且只有與最近從大氣中去除的CO₂結合使用時,CCUS才能實現二氧化碳的去除。另請參閱二氧化碳捕獲與儲存(CCS)。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碳捕獲與儲存
碳捕獲與儲存是一種過程,通過該過程,從工業和能源相關源產生的相對純淨的二氧化碳(CO₂)流被分離、處理、壓縮,然後運輸到儲存位置,以實現對其在大氣中的長期隔離。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CO₂e)
二氧化碳當量
二氧化碳當量(CO₂e)是用於表示與二氧化碳相比的溫室氣體(GHG)輻射強迫的單位。(二氧化碳當量的計算是通過將給定GHG的品質乘以其全球變暖潛能(GWP)來實現。)
Carbon farming
碳農業
碳農業是指在農場層面封存和儲存碳和/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在歐盟,碳農業具有顯著但不確定的減緩潛力,可以為農民和社會提供共同利益,但也帶有需要管理的風險。
Carbon finance
碳金融
碳金融是指出售溫室氣體減排量或參與碳排放許可證交易,並從中獲得現金流收支的活動的統稱。
Carbon footprint
碳足跡
個人、組織或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GHG emissions reduction)和溫室氣體去除(carbon removal)之和,以二氧化碳當量(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s)表示。
Carbon footprint of a product (CFP)
產品碳足跡
在產品系統中,溫室氣體(GHG)排放和溫室氣體去除的總和,以二氧化碳當量為單位,並基於氣候變化的單一影響類別進行的生命週期評估計算。 注1:碳足跡可以細分為一組數位,用於確定特定的溫室氣體排放和去除。碳足跡也可以細分為生命週期的各個階段。 注2:碳足跡的量化結果記錄在碳足跡研究報告中,以每功能單元的CO₂e品質為單位表達。
Capital Lease
資本租賃
將所有權人所有的風險與報酬實質地轉移到承租人的租賃關係,並且在承租人的資產負債表上以一個資產來認列,也被稱作財務或資金租賃。除了資本/財務/資金租賃之外,還有營運租賃。關於不同的公認財務標準間之租賃型態的定 義,進一步的細節可以請教會計師。
Carbon markets
碳市場
碳市場是創造金融激勵以減少或清除溫室氣體排放的交易方案。在這些方案中,排放被量化成可以買賣的碳信用額度。一個可交易的碳信用額度等於一噸二氧化碳,或者等於減少、封存或避免的其他溫室氣體相應數量。
Carbon neutral
碳中和
是指透過減少與抵消溫室氣體排放,使某個組織、城市、國家或活動的 淨碳排放量 達到 零。這表示所有的二氧化碳(CO₂)或其他溫室氣體排放量(如甲烷 CH₄、氧化亞氮 N₂O)都被等量的減排或吸收(如碳補償)所平衡。
Carbon neutrality
碳中和
碳中和指通過減少排放或抵消碳足跡,實現淨零碳排放。這可能涉及使用可再生能源、碳捕捉技術或購買碳信用。
Carbon offsets
碳抵消
碳抵消是與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CO₂)數量相關的可交易的“權利”或證書。通過購買這些證書,個人或團體可以資助旨在對抗氣候變化的項目,而無需採取降低自身碳排放的行動。通過這種方式,證書在其他地方以相等數量的CO₂減排“抵消”了購買者的CO₂排放。
Carbon removal
碳去除
又稱 二氧化碳移除(Carbon Dioxide Removal, CDR),是指透過 自然或技術手段 從大氣中去除二氧化碳(CO₂),以減緩氣候變遷的影響。碳移除與 碳捕集與封存(CCS) 不同,CDR 是直接將大氣中的 CO₂ 去除,而 CCS 主要是減少化石燃料燃燒時的排放。
Carbon sequestration
碳封存
採集二氧化碳並將碳儲存在生物碳匯中。
Carbon sink
碳匯
碳匯是指任何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多於釋放的過程、活動或機制。森林、海洋和土壤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碳匯。海洋通過海洋生態系統和它們所包含的植物和動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在海洋生態系統中儲存碳通常被稱為藍碳。森林和土壤是地球上其他主要的自然碳匯,通過樹木和植被、濕地和泥炭沼澤以及植物凋落物來儲存碳。
Carbon tax
碳稅
是一種 基於溫室氣體(GHG)排放量的環境稅,其目的在於透過對碳排放定價,促使企業與個人減少化石燃料使用,推動能源轉型,以應對氣候變遷。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 (CERs)
經驗證的排放減量
一種由 CDM 計畫產生之排放減量的單位。CERs 是能被附件一國家用來達成其在京都議定書中之減 量承諾的一種可交易的商品。
Circular Economy
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是一種經濟模式,旨在通過最大化資源的再利用、回收和再生,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影響。相較於傳統的線性經濟(提取-生產-丟棄),循環經濟強調產品和材料的長期使用,透過設計耐用產品、促進維修和再製造,以及提升回收效率來實現可持續發展。
Circular Economy Act (CEA)
歐盟循環經濟法案
循環經濟法案(CEA)是歐盟計劃於2026年第四季度通過的一項立法,旨在加速向循環經濟的轉型,以提升歐盟的經濟安全、韌性、競爭力和去碳化目標。該法案通過促進可持續的生產與消費模式,建立二次原材料的單一市場,增加高品質回收材料的需求與供應,並減少對寶貴資源的填埋和焚燒。CEA將整合並修訂現有框架,如《廢物框架指令》和《廢電器電子設備指令》(WEEE Directive),以支持循環商業模式、改進廢物管理和推廣延伸生產者責任(EPR)等措施。法案的制定過程包括於2025年8月1日啟動、至11月6日結束的公開諮詢,以收集利益相關者的意見,進一步完善立法內容。
Climate change
氣候變遷
指地球氣候長期變化,影響大氣、海洋和陸地。氣候變化正在影響支援生命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平衡,並對健康產生影響。它還導致更極端的天氣事件,例如更強烈和/或更頻繁的颶風、洪水、熱浪和乾旱,以及由於海洋變暖、冰川融化和冰蓋減少而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和海岸侵蝕。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減緩氣候變遷
人類採取措施來減少溫室氣體(GHG)排放或增強GHG去除效果。
Climate finance
氣候金融
"氣候融資是指用於支持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的金融資源和工具。由於需要大規模的投資來實現向低碳全球經濟的過渡,並幫助社會增強韌性並適應氣候變化的影響,氣候融資對於解決氣候變化至關重要。
氣候融資可以來自不同的來源,包括公共或私人、國家或國際、雙邊或多邊。它可以採用不同的工具,如贈款和捐贈、綠色債券、債務置換、擔保和有利貸款。而且可以用於不同的活動,包括減緩、適應和增強韌性。"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
清潔發展機制
依京都議定書第十二條所建立,係針對開發中國家計畫基礎的排放減量活動的機制。清潔發展機制是設計用來滿足兩個主要目標:處理地主國永續性的需求,並且增加附件一國家達成其溫室氣體減量承諾的可行機會。CDM 允許創造、 獲得和轉移來自於非附件一國家氣候變遷減緩計畫中的CERs。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閉環供應鏈
閉環供應鏈指通過回收、再利用和再製造,將產品或材料重新納入供應鏈,形成一個封閉的循環系統。這有助於減少廢物並提升資源利用率,是循環經濟的核心概念。
Climate crisis
氣候危機
氣候危機指的是由地球氣候變化引起或可能引起的嚴重問題,包括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海洋酸化和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樣性喪失、糧食和水資源不安全、健康風險、經濟混亂、人口遷徙,甚至暴力衝突。 自19世紀以來,人類活動導致地球平均溫度上升約1.2攝氏度,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升溫發生在1975年以後。這已經對世界許多地區的人類社會和自然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破壞。超過30億人口生活在非常容易受到氣候危機影響的地方,低收入國家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
Co-generation unit/ 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
汽電共生設備
使用同一燃料下,同時生產電力及 蒸/熱的設施。
Consolidation
彙整
一間公司或集團公司,將個別事業體的溫室氣體排放資料結合在一起。
COP
締約方會議
自1995年以來,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組織了專門討論氣候變化的年度聯合國會議,稱為“締約方會議”(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或“COP”。在2015年舉行的第21屆締約方會議上,簽署了《巴黎協定》。COP28將《巴黎協定》的所有締約國聚集在一起,討論應對氣候變化的下一步措施,並進一步制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以支援氣候行動。
Control
控制
一個公司可以主導其他事業體政策的能力。更進一步的,控制又定義為營運控制(若一家公司或其子公司有完全的權力去主導並執行事業體的營運政策)和財務控制(從事業體作業活動中獲取經濟利益的角度來看,公司有能力主導事業 體的財務與營運政策)。
Corporate inventory program
公司盤查專案
一個製作公司年度盤查清冊的專案,盤查過程主要依據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企業標準中的原則、標準 與指南。這包括,為了收集數據、溫室氣體盤查的預備、以及執行管理盤查品質的步驟,所需要之所有制度面、管理面與技術面的安排。
CO2 equivalent
二氧化碳當量
為了表示六種溫室氣體個別全球暖化潛勢(GWP)的通用性度量單位,以每一單位二氧化碳來表示 GWP。以一個共通的基準來評量釋放(或避免釋放)不同溫室氣體的結果。
Cradle to cradle
從搖籃到搖籃
“從搖籃到搖籃”意味著將“垃圾”視為永久的資源,從產品生產初期就考慮到其最終的走向。它旨在使社區和產品開發像健康的生態系統一樣運作,確保所有資源都被有效迴圈利用,做到整個過程全面監管、監控。與當前線性系統(更像是從搖籃到墳墓的系統)形成鮮明對比。
Cradle to gate
從搖籃到大門
外購產品在其壽命週期中的全部排放,至報告企業收到的時點為止(不包括由報告企業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的排放)。
Cradle to grave
從搖籃到墳墓
“從搖籃到墳墓”評估考慮產品生命週期的每個階段的影響,從自然資源從地下提取並經過製造的各個後續階段,包括運輸、產品使用,最終到處理處置。
Cross-sector calculation tool
跨產業計算工具
一個處理不同產業之共同溫室氣體來源的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計算工具,如來自固定式或移動式燃燒的排放,可參見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計算工具 (www.ghgprotocol.org)。